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

意志與表象世界

這本書已經前前後後看了半年,卻只停留在一、二篇之間,除了對康德諸多作品都還未涉獵,叔本華本身獨斷大膽且自信滿滿的論調總是讓我有些懷疑,反反覆覆地,一天可能只看半頁的篇幅。

但是這些都無抵此書自身的無懈可擊。也許是結構性的問題,叔本華批判康德將充足理由原則視為需證明的,他相反的將此視為先驗的基礎理論,而關於物自體本身也是,他已一種近乎不講理的霸道,假設物自體即可已直觀證明它的存在,這實在是將令人有所質疑的,但是無可否認的,他將康德近乎天才的三大巨作延伸和擴充,所造成的非理性主義的狂流佔據了十九世紀後半到二十世紀前期,他影響了尼采、佛洛伊德、達爾文、華格納......無數各種不同領域的大師,最終,他的思想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們。

意志與表象世界對於東方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很熟悉,這也和叔本華受到印度哲學的影響有關。在意志一書,叔本華果斷地將意志與表象兩個世界分離,他認為世界皆是現象、虛無的表象,但他並未否定存在的事實,而將康德創造的物自體最為所有的解釋。這一重要的突破,跟隨啟蒙時代最後一個大師的腳步,他將此擴展,徹徹底底地顛覆了從前的觀念。一種理性主義的思考從此被打破,既然個各主體意志皆不同,我們所信仰的價值又有什麼準則呢?在此叔本華並沒有特別發展這點,但是到了尼采就變成了反基督的思想,更後來便成為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。而叔本華在此更著重的是意志的普遍客觀化,他將現今(直到現在也是一樣)的科學視為一種整理歸納的功夫而已,所有玄奧性質(即重力、電力、化學力......)視為物體意志的表現,和人的意志一樣,皆受制於時間空間因果關係的形式,只不過物質的類的性質比較明顯,而人的個體相較比較明顯。這打破了一直以來的人本思想,我們皆受制於最終的外在因素,物自體。在這裡我擅自假設他為一個類於於道家所謂道的東西。而這便是世界的組成的一種結構,所有東西都是來自意志的。

而最終人要如何脫離表象呢?叔本華在第三篇說在藝術的美中我們能夠暫時脫離,因為藝術不受限於時間的形式,而音樂更是超時間超空間,但是這最終只是短暫的,我們對美的追求反而會使我們掉落表象的陷阱。於是在此叔本華提出一個類似佛家的修行,他揭示了人在脫離意志的衝動的控制時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。而看到這裡的我不經將叔本華根本上的自由和追求永生畫上了等號,脫離意志便不受時間、空間、因果關係的控制,豈不是一種永生的成佛?

最終,叔本華還是沒發展至此,他傾向於提供新的架構而非宗教式的指引方向。最後,他已一篇性愛的形上學,近乎幽默的說,這乃是貫穿意志與表象世界最重要的一篇。性愛的形上學裡叔本華對於人的愛情視為來自性衝動的,論證的精采,也悄悄暗示自己也是受限於物自體的最大誘惑的!

一點整理和心得。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