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你的聲音更爵士Ⅰ — 半音趨近手法(Chromatic Approach)的介紹與應用
文/謝啟彬
相信對許多入門或接觸爵士有一段時間的players來說,最大的困擾即是如何於即興演奏中找到正確的音,並將其放於正確的位置上。而我也觀察到,各位(包括我們自己)之前的音樂背景絕大多數來自古典音樂、流行音樂、組搖滾樂團,或來自於學校音樂社團、軍樂隊等等,這些音樂普遍皆比較大小調分明,音的走向也較於調性內停留,如果直接取用在爵士樂上的話,色彩會趨於平庸,味道亦稍嫌不足。
當然,傳統爵士樂的要素除了大量的半音之外,尚包括了節奏、和絃、曲式,及最重要的即興idea,這些絕對無法一言以蔽之,只是鑑於許多學習者皆陷入「和絃對應音階」的泥淖之中,認為學愈多的音階是接近爵士聲響的唯一方法,我想這種〝不清不楚〞的概念大概始濫觴於Jamey Aebersold,因為他的Play-A-Long系列曲集皆於solos之和絃進行部份列出音階,其實裡面有很多僅是調式(Modes)而已,加上他及同事們又大力推廣「看到什麼和絃就找什麼音階」的速成法,容易使人忽略了最重要的和絃構成。
其實「音階」是什麼?請各位記得,所謂的音階其實是和絃音加上延伸音的八度內順階排列而已,關於音階的組成,我以後會再作深入的介紹,現階段只是要讓各位了解:在調性爵士(Tonal Jazz)如Swing Standards、Bebop風格中,音階與調式其實沒那麼重要,只是有一些非自然的合成音階(Symmetric Scales,如Diminished Scales、Whole Tone scale)及上行旋律小音階與其調式(Melodic Minor Scale Ascending & Modes,如Lydian Dominant Scale、Altered Scale)要利用而已,真正調式音階的運用,要在之後的調式爵士(Modal Jazz)中才得以發揚光大。
OK,費了一番口舌,希望能幫大家把基本概念弄清楚些,現在,讓我們來幹活吧!
為了造福廣大的群眾,讓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半音與全音的不同:
在Bebop時期以前,爵士音樂家的即興幾乎是根基於主題旋律及和絃音上,作節奏與裝飾音的變化,各位常常可以聽到的第一種為添加許多前後半音的,現在聽來則有些許俏皮的效果:
第二種則是依循爵士的藍調血統,強調「藍調音」b3、b5、b7的運用,例如:
以上兩種方法時至今日仍是爵士音樂家的習慣之一,因為味道即是從這些半音經過中散溢出來,早期的名家如Benny Goodman、Louis Armstrong,及搖擺樂大樂團、紐奧良風格、Dixieland風格等等,這樣的演奏舉俯皆是。當然,劃時代的艾靈頓公爵也寫了兩首大量運用半音的名曲《Sophisticated Lady》與《Prelude to a Kiss》,不過既然今天的重點是在即興演奏上,作曲的技法我們便先暫且不談。
更進一步,音樂家在原來的半音前試圖再加一個半音,這樣一來,第一個音大概都是原來的調性內音(Diatonic Notes),接下來的半音,因延續著同樣的旋律走向,便成了經過音(Passing Note)的性質,我們可將此法稱為Double Chromatic Approach,各位可以回想兩首Blues《Blue Monk》及《Straight No Chaser》的主題,應能帶給你熟悉的感覺。
漸漸地,爵士音樂家如Charlie Parker、Dizzy Gillespie等人開始尋找一種新聲音,他們把爵士語彙擴張,於經典曲的和絃進行中加入更多的半音,而且可以來自四面八方,只要整個色彩大體上停留於調性—或說和聲特徵—內即可,因此簡義地來說,Bebop於音符的選擇上便是以和絃音(Chord Tones)或調性內音為骨幹,加上一堆前進後退的半音於其間繞來繞去,當然啦,重音的位置改變了(Syncopation),速度也飆了起來,聽眾聽起來就像一條纏繞的毛線一般,像以下的三個殊途同歸的例句:
各位是不是覺得其實只是C大調音階的進行,但在遇到和絃音之前就加個半音經過呢?請大家再看到第三句的第一小節第四拍到第二小節第一拍的「A-F#-G」句型,這種感覺就好像要上籃時又突然做個假動作欺敵,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,也可以爭取些時間,不會因太順利解決而過於平板,這樣的「V」字句型行話叫「Embellishment」,Berklee系統的教學法管它叫「拐彎抹角的解決」(Indirect Resolution),你也可以叫它「不夠阿莎力卻很有個性」的句型,反正原理要記得就是了。
Embellishment有一個小小的原則,那就是如果我們以三個音一組來探討,第一個音可為第三個音(目標音)的上下調性內音或半音,,至於第二個音則一定是第三個音的上下半音,我們再舉一個Parker的實際例子,這是《Anthropology》的主題開頭:
接下來就是你的第一項功課了,試著以II-V-I來想,該如何運用這種句型於無形,我僅提供幾個例子做為參考:
聰明的各位會反問:那我們可不可以在Embellishment的前後再插入更多的半音呢?當然可以!只要目的是為了趨近和絃音或調性內音就好辦,例如以下的三個例子:
這種由Embellishment加上半音的手法,其實也是由Double Chromatic Approach演變而來,只是上下半音改了一下而已,在爵士樂中,我們把它稱為一組「套件」(Enclosure),再加上一些音程八度的互換,許多所謂Bebop的句子就浮現了,各位可以參考本欄的採譜系列,或聆聽任何一位你喜愛的音樂家,試著找出一些線索。因此,根據這些約定俗成的原則,你可以自行創造或變化出不同的句子,只要具有想像力及舉一反三的思惟,可能性是無窮的,譬如以下的例子是由我們的鋼琴家凱雅所提供,重點是在和絃音的轉位排列而已:
聰明的各位,是否也能發揮你的創造力呢?我們再來看看偉大的爵士音樂家前輩有什麼看法。以下的例子如果我還記得,應是鋼琴家Bill Evans常用的手法之一:
因為是II-V-I的緣故,和聲節奏(Harmonic Rhythm)便格外重要,各位可以看出Bill Evans用環扣般的Embellishments下行,卻讓重要的音都落在重拍上,如Dm7上第一拍及第二拍的1與b7,及最重要的G7第三拍3音,第四拍的#9-b9到下一小節I級CMaj7的5音,是不是很〝優〞呢?後人因而歸納如要讓V級的3、#9、b9音同時出現地恰到好處,可以用Diminished Scale h/w(這裡為G-Ab-Bb-B-C#-D-E-F-G),進而延伸出更多的變化,但在此處的idea僅是簡單的小技巧而已。各位(不只是鋼琴手)真應該多聽聽Bill Evans的半音處理手法,我知道,許多樂評樂迷工具書推薦都把他的風格過度美學化,其實除了獨具和聲色彩外,他的許多巧妙旋律線也是讓聽眾感覺很舒服的要素之一。
Miles Davis則是另一位半音的專家,各位知道,他的技巧說實話比不上Dizzy Gillespie或Fats Navarro般的吹得半天高,但他更有頭腦,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彌補掩飾他的不足,下面這種便是他的正字標記之一,等於是把解決的腳步拖得更慢,音也更〝擠〞:
各位可以參考本欄第一首採譜分析《Bag's Groove》Miles的部份,或多聽他不同時期的演奏,你會發現他的這個小花招還真是好用!尤其在比較後期與Herbie Hancock、Wayne Shorter、Ron Carter、Tony Williams的時期中,遇到奇怪的和絃進行Miles便這樣吹,好像也蠻炫的。當然,Miles的偉大不是僅止於此,他對爵士新風格的開創性及即興演奏的表現法更有革命性的影響,卻也變得大家後來都以Miles Daivs馬首是瞻,連這個招牌連環下行都被更多人承續並改良了,譬如新一代的大師Chick Corea、Herbie Hancock、John Scofield、Pat Metheny等人。至於為什麼鋼琴/鍵盤手或吉他手運用得特別多呢?因為他們的樂器特性不如管樂般具有爆發力及延續力,且概念上是以琴鍵琴格所作的順階排列,因此除了節奏以外,便要以音符的堆疊來營造高潮的起伏,我自己曾聽過許多當代吉他手的Live,發現一旦速度過快或掉拍時,半音手法馬上便派上用場,就在那繞來繞去的,等到時機成熟了,就可以馬上轉到下一個動機發展去了。基於此原則,我寫了一些練習,請自行變化速度與節奏,應對指法及語彙延伸很有幫助:
談到這兒,是不是還消化得了呢?當然,半音處理手法後來愈來愈多樣,各有巧妙不同,但是只要概念在心中,聽起來覺得不錯,你也可以創造自己的線條,尤其是在單一和絃延續很長的調性爵士風格中,可能性及創意較不容易枯竭。我們的樂團曾練過一首吉他手Mike Stern的《Chromazone》(「Time In Place」Atlantic Jazz 781 840-2),他故意用半音手法完成整首曲子,非常之新鮮,卻也難度頗高,這首曲子現在已經變成當代樂手(尤其是fusion)的standard之一,有勇氣的朋友不妨試一試!
讓我們反璞歸真,回到基本的II-V-I,以免各位頭痛欲裂且無所適從!現在,請先忘掉IIm7要用Dorian、V7要用Mixolydian的規則,因為假使曲子速度較快,或和聲節奏較密集(如各只有兩拍),根本來不及想音階,更何況,這兩個「音階」其實就是Ionian—也就是大調音階—的調式(Modes)而已,如果每個和絃的特徵音不強調出來的話,那還不如不要寫。我們先用琶音(Arpeggio)的概念來界定IIm7-V7的和絃組成與色彩:
這種具有方向性的手法我們稱之為「線性連結」(Linear Approach),目的在於讓旋律線更流暢,而不是每個琶音皆由根音開始。現在,各位已經曉得半音趨近的原則,我們可不可以在不破壞和聲節奏的前提下,替換或增加一些音呢?當然可以!請看:
OK!聽起來不錯,有一點爵士的味道了,我們可以再來改造一下。如果各位了解一些基本的爵士理論,便曉得在個別和絃中演奏根音(Roots)是有一點呆板的,因為音樂原本就是要多采多姿,如果貝斯手或鋼琴手已把根音彈走了,獨奏者就應多一些變化,加些延伸音(Tensions),但仍先維持線性的方向。所以在Dm7中我們以9音來代替,可能性最多的G7則先放入b7音或b9音,來求得不同之旋律線:
恭喜你!如果你能以這樣的方式思考並演奏,而非道聽途說一堆licks來硬插的話,我自己會非常為各位高興的,當然,思考的速度會再與日漸進,但我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,請記得薩克斯風手Wayne Shorter所講的話︰「所謂的即興演奏等於是把作曲的速度加快,而作曲就是把即興演奏變慢而已。」
以上所介紹的,只是一小部份半音的運用手法,自Bebop風格以降,音樂家除了不斷學習這些爵士語彙的原則之外,也持續地開拓更多疆域,讓耳朵習慣的不諧和轉變成諧和,如John Coltrane、Joe Henderson、Ornate Coleman等等,但這些〝老〞方法還是可以推陳出新,不落俗套。另外一方面,在爵士領域裡,這似乎也變成一種標準的聲響,供後進利用,像大家熟悉的吉他手Pat Metheny,很多人可能以為他的手法比較像流行樂,並開創了一種新語言,但如果各位仔細聆聽或採譜,你會發現他仍有很多「Bebop Chops」的,可見得新事物的創造很多時候仍必須根基於舊事物上,我想這也是大家為什麼應該嚴肅地〝學〞爵士樂的原因。
不要忘了,爵士樂不是用唸的,爵士樂不是用看的,如果你是有心的樂手,爵士樂是用演奏的,爵士樂是用思考的,最重要的,爵士樂是用感受的!以上的紙上談兵,僅僅是要幫各位開一扇小窗,理解爵士音樂家慣用的一些手法,如果各位沒有去實地操作,那麼我等於是白寫了!轉十二調、變化節奏、延伸點子……邊想邊做,邊做邊想,到腦力枯竭為止,在辛苦的過程後,你會慢慢地發現這些語言會漸漸地滲入你的即興演奏,並轉換成你的表達方式,也就是你自己!
《一些更進一步探討的資源》
1. Charlie Parker Omnibook (Atlantic Music Corp.)—六十首Charlie Parker的著名主題及即興演奏採譜,堪稱Bebop的聖經,各位可以看到最元祖的Bebop語彙,也進而知道有多少人〝偷〞了Bird的句子,有C調高音譜、低音譜、Bb調、Eb調等版本,近期內會再闢文簡介之。
2. David N. Baker~"How to Play Bebop" Vol.1~3 (Alfred Publishing)—只討論Bebop概念的專書,共分三冊,循序漸進,有些獨到的見解,譬如不同的「Bebop Scales」大概是作者最先提出的,但有時稍嫌囉唆,不過價錢不會太貴,許多應用與曲目解析也挺有價值,可以供作參考。
3. Jerry Bergonzi~"Inside Improvisation Series Vol.3
4. David Liebman~"A Chromatic Approach to Jazz Harmony and Melody" (Advance Music,附CD)—很「終極」的一本書,只給基礎超強的player延伸概念用,並發展出自己的風格。David Liebman本身是John Coltrane的信徒,他的理論根基於調性爵士之後及當代古典音樂理論,並強調半音、音階、上聲部延伸結構(Upper Structure;Superimposed Chords)及重配和聲(Reharmonization)等等,使得players能「彈/吹在外面」(Playing Outside)。這本書在歐洲很受歡迎,但如果基本功不夠強,已經了解透徹〝所有的〞爵士理論與常識的話,一則看起來像天書,進而強行吞棗則保證走火入魔,總之現在不予推薦,但希望有一天各位能用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